健康知识|冻伤怎么治,冻伤怎么缓解


冻伤治疗方法 曾受过低温冻害, 轻症皮肤及皮下组织有疼痛性水肿, 重症冻伤的部位有水泡, 并有坏死或者溃疡现象 。
治疗方法

(1)如果患部出现溃疡, 要涂以青霉素等抗生素软膏, 防止进一步感染 。

(2)用20℃左右的温水浸泡患部, 水中加进高锰酸钾, 效果更佳 。

(3)黄蜡38克, 松香75克, 熬化混合均匀, 用温水洗净患部, 擦干后把温化的上述药液涂上 。
冻伤了怎么办?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 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 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 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 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 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 。 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 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 用无菌绷带保护, 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 。 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 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 水温保持在38~43℃ 。 回暖后, 微波测温,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 以指导治疗, 改善预后 。 预防感染很重要, 若坏疽是干的, 感染不大可能 。 但湿性坏疽, 像浸泡足一样, 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 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 暴露于暖空气中, 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 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 。 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 但目标是恢复循环, 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 。 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 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 。 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 手术应尽可能推迟, 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 。 "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 。 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 。 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怎样治疗冻伤? 一、皮肤冻伤的处理方式
引起冻伤的主要病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0℃以下环境中 。 一旦我们不慎冻伤了皮肤最基本的治疗是迅速复温, 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 。 冻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 以维持足够的血供 。 需要快速水浴复温, 水浴温度应为37℃~43℃,适用于各种冻伤 。 除非有禁忌, 止痛剂应在快速解冻时服用, 以便止痛 。 当皮肤红润柔滑时, 表明完全解冻了 。 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 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
应予以支持疗法, 如卧床休息、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护伤口以及避免创伤 。 在伴有冻伤的低体温患者, 最重要的是肢体复温以前先完成体液复苏和恢复核心体温, 以预防突然出现的低血压和休克 。 建议使用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 己酮可可碱、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 。
二、皮肤冻伤应该怎么预防
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 。 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 着装应宽松, 保暖, 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 应注意保暖 。 鞋袜应保持干燥, 手脚应保持干燥 。 在无法避免潮湿时, 可外涂凡士林, 以便预防 。 皮靴应较大而不紧, 不透水 。 在潮湿地区, 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 。 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 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 一旦发生冻伤, 应尽早进行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