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知识|无法入睡怎么办,发一条睡不着的朋友圈


失眠 , 彻夜无法入睡怎么办 建议你适量的去补充一点维生素矿物质 「中医学认为 , 经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 , 」致力於传统医学30多年 , 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吴长新笑说 , 宰予不懒 , 只是脾功能差些 , 该替宰予平反了 。 中医古书早有记载 , 脾胃之虚 , 怠惰嗜卧 。 夏天嗜睡 , 因为暑热耗伤元气 , 有损精神;冬天如果经常嗜睡 , 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 , 」长庚医院中医师郭宗祯说 。 经常思虑多 , 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 , 往往伤脾 , 影养脾运化能力 。 当脾胃功能欠佳时 , 容易气血不足 , 气血两虚的结果是 , 脑部供氧不足 , 易昏沈嗜睡 。 脾和胃像孪生兄弟 , 功能相辅相成 。 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 , 负责运送营养 , 「中医的脾 , 其实就是西医说的胰脏 , 」郭宗祯医师解释 , 至於胃 , 负责吸收食物 。 从中医观点 , 脾胃另个重要功能是代谢湿气 , 当脾胃功能差 , 体质又偏湿热时 , 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 , 会出现身体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觉或胸闷的症状 。 湿气的特质是黏滞、沈重 , 不容易去除 。 郭宗祯建议 , 可以从外在和内在减少湿气侵扰 , 譬如住家环境要避免湿气过重 , 少淋雨 , 偏湿冷的食物 , 好比冰水 , 尽量少吃 。 当心过度嗜睡的潜在危险 根据林口长庚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陈泞宏医师估计 , 目前国内约有4~5%的人有嗜睡困扰 , 除了上课或工作无法专注 , 记忆力减退之外 , 甚至有安全上的隐忧 , 好比边开车边打瞌睡 , 险象环生 。 经常在白天嗜睡 , 原因除了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失调、睡眠不足或有忧郁症之外 , 也可能是睡眠发生障碍 , 需要尽一步诊断 。 陈泞宏表示 , 曾有个40多岁的中小企业老板 , 开车开到一半「不知不觉」睡着 , 连续发生三次车祸 , 原以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 , 到睡眠中心诊断才知道 , 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毛病 。 这种症状起因於呼吸道出了问题 , 呼吸受阻 , 一夜醒来好几次 , 睡醒后反而疲惫不堪 , 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觉 , 甚而在不知不觉中睡着 , 相当危险 。 睡眠专家建议 , 调整作息饮食或多运动可以改善打瞌睡 。 运动能强化心肾 , 带动气血循环 , 有利肺部做气体交换 , 肺强 , 脾也跟着强 , 即使体内有湿阻碍 , 也能一一化解去湿 。 当打瞌睡频率过高 , 就得找医生诊断 。 我们提供几招 , 帮你赶走瞌睡虫 , 并附上一份评估量表 , 检测自己是不是到了该问诊的程度了 。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开会 , 为了避免打瞌睡 , 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 , 以免影响消化 。 少吃油炸食物 , 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 , 避免气血沈滞 。 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 , 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 , 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 , 免得血清促进素增加 , 导致昏沈欲睡、影响反应力 。 经常习惯打瞌睡 , 体质又偏湿热的人 , 郭宗祯建议不妨食疗 , 不过最好先了解自己属於哪种体质 。 你属於哪种体质? A. 脾胃气虚型:消化不好、脸色苍白、体力不足、软便、腹泻、经常爱困 。 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能健脾益气、提神 。 (配方: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体质湿热型:精神不济、嗜睡、头昏沈重、口苦、烦躁易怒、胸闷、喉咙乾 食用龙胆泻肝汤:能清肝利胆 , 去痰醒脑 。 (配方:龙胆草9克、栀子、黄芩、柴胡各6克、生地、车前子各9克、泽泻6克、木通甘草各3克、当归6克) 提醒:为了避免自我判断失误 , 使用前建议徵询专业中医师意见 。 第2招:通风好 光线足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 。 郭宗祯医师举中国大陆曾进行的一项研究 , 研究人员测量学生上课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 , 结果发现 , 教室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 , 「不当的通风设备 , 使得空气交换不良 , 脑部含氧量降低 , 当然昏昏欲睡 , 」郭宗祯说 。 除了通风好 , 充足的光线也很重要 。 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 , 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 , 「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 , 容易保持清醒 , 相反 , 如果分泌增加 , 就会想睡觉 , 」长庚睡眠中心主任陈泞宏解释所谓的「光治疗法」 。 将这种光治疗原理运用到工作环境 , 如果上班或开会时昏昏欲睡 , 不妨让光线更亮 , 有助於提振精神 。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 , 为了保暖通常会加穿衣服 , 可是如果穿太多 , 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 梅门一气流行养生学苑太极气功资深教练饶怀英强调 , 即使冷冬 , 衣服也不要穿太多 , 避免在电暖炉前烤火 , 因为「热气会刺激体内更闷燥 , 将寒气逼入五脏六腑 。 」 传统医学认为 , 寒气逼心 , 容易发生心悸或呼吸梗塞;当寒气走到肝 , 易显疲倦;走到脾 , 会消化不良;寒气入肺 , 呼吸道系统易出问题 , 气喘机率高;走到肾 , 有肾虚现象 , 精神状况较差 。 保暖 , 适当就好 。 如果经常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 , 为了避免成为瞌睡族 , 除了调整室温不太热或过冷 , 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会议或参加重要场合时 , 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礼的表现 , 适时按摩手部穴位 , 有助於恢复元气 , 提振精神 。 这里介绍两个手部穴位按摩 , 快速赶跑瞌睡虫 , 避免当众糗态百出 。 A.按摩脑部反射区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 , 有助於醒脑提神 。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 , 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 , 主要按摩点在食指 。 2. 慢慢出力揉捏 , 不要用蛮力 , 按完左手 , 再按右手 。 B.按摩脾的反射区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 , 避免昏沈欲睡 。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 , 隆起像鸡腿肉的这块区域 , 称做「大鱼际」 , 也是脾的反射区 。 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 2. 按摩方法很简单 , 拇指按下去后 , 轻揉每个地方 , 感觉痛的地方可多揉 。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疼痛的原因 , 是反射区的经脉有淤结 , 古书说「百病皆起於淤」 , 多按压痛点能使淤结处冲散 , 促进身体代谢循环 。 手部按摩简单易学 , 人人能做 , 很适合平时保健 , 不过 , 仍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 不论自己按或别人帮忙按摩 , 都不能过度用力 , 以免因疼痛导致全身紧绷 , 长久下来反而气血不通畅 , 甚至局部部位僵硬 , 造成肌肉纤维化 。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 可以每天按摩 , 随时随地按 , 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 , 以免因毛细孔张大 , 让寒气有机可趁 。 ▓按摩过程可以适量喝点常温水 , 帮助气血活化 。 ▓服药期间也可以按 。 不论中药或西药 , 手部按摩不会有负面影响 , 切忌不要猛然停药 。 (资料参考:中华民国手足健康会创会人吴长新) 第5招:提神醒脑养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时练左右高甩 , 能在短时间内甩走瞌睡虫 , 让心情轻松愉快 。 步骤: 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 站稳地面 。 2. 吸气 , 往左转腰 , 两手同步甩高 。 3. 吐气 , 两手下甩 , 往右转腰 , 两手甩高吸气 。 4. 如此左右交替来回甩 , 每次甩10分钟 。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脑 , 提振精神 。 步骤: 1. 吸气 , 两手於两侧往上提 , 交叉枕在脑后 。 2. 吐气 , 顺势弓身低头 。 3. 吸气 , 慢慢起身 , 吐气 。 4. 两手慢慢放下 , 身形回正 , 全身放松 。 可连续练10分钟 。 9个月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