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没下雨会怎样


我觉得每年立秋就不怎么下雨了? 立秋后都要下雨 , 这样有利于增加土地的肥力 , 毕竟古人也说过: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
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 , 一股股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 , 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 , 便形成了雨 。 一次次冷空气南下 , 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 , 并使当地的温度一次次降低 。 常常形成秋雨连绵 , 下个不停 。
现象
另外 , 秋天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冷呢?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光线逐渐向南移动 , 照射在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 , 也有利于冷空气的增强和南下 。 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后 , 当地的温度就显得很低了 。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这个道理 。
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 , 十场秋雨穿上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 , 十场秋雨穿上棉”这句气象谚语表示 , 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 , 在江淮地区的秋季则常常是冷暖气团交汇辐合的地区 , 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 , 并在江淮一带与暖气团产生交汇 , 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 , 造成一次降温 。 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 , 十场秋雨过后 , 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 , 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 。

立秋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 “立秋”到了 , 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 , 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 , 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 中国地域辽阔 , 虽各地气候有差别 , 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 , 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 , 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 , 气温更酷热 , 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 , 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 , 按照这样的标准 , 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 , 虽有“秋老虎”的余威 , 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 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 , 往往是白天很热 , 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 此外 , 秋的含义 , 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

古代立秋之日 , 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 , 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 , 以保家卫国 。 另外 , 不论朝廷还是民间 , 在立秋收成之后 , 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 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 , 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 , 以庆祝 。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 , 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 , 食欲开始增加 。 因此 , 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 , 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 并为越冬做准备 。 秋季气候干燥 , 夜晚虽然凉爽 , 但白天气候仍较高 , 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 , 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 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 秋季空气中湿度小 , 皮肤容易干燥 。 因此 , 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 , 以在冬季到来时 , 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 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 , 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 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 , 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 , 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 , 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

推荐阅读